| RK | 品牌 |
|---|---|
| 1 | 科大訊飛 |
| 2 | 華為 |
| 3 | 騰訊 |
| 4 | 天翼云 |
| 5 | 阿里巴巴 |
| 6 | 網易有道 |
| 7 | 百度 |
| 8 | 海康威視 |
| 9 | 鴻合科技 |
| 10 | 海爾集團 |
| 11 | 京東云 |
| 12 | 聯(lián)想 |
| 13 | 金山云 |
| 14 | 新開普 |
| 15 | 字節(jié)跳動 |
| 16 | 全通教育 |
| 17 | 深信服 |
| 18 | 競業(yè)達 |
| 19 | 佳發(fā)教育 |
| 20 | 正元智慧 |
| 21 | 國新文化 |
| 22 | 三盛教育 |
| 23 | 鵬博士 |
| 24 | 云賽智聯(lián) |
| 25 | 創(chuàng)顯科教 |
| 26 | 方直科技 |
| 27 | 華宇信息 |
| 28 | 布局未來 |
| 29 | 天喻教育 |
| 30 | 慧科教育 |
| 31 | 拓思德 |
| 32 | 翼鷗教育 |
| 33 | 拓維信息 |
| 34 | 上海易教 |
| 35 | 會暢通訊 |
| 36 | 齊心好視通 |
| 37 | 浪潮云 |
| 38 | 方正科技 |
| 39 | 和晶科技 |
| 40 | 億通科技 |
| 41 | 億聯(lián)網絡 |
| 42 | 藍鴿集團 |
| 43 | 保利威 |
| 44 | 宇視科技 |
| 45 | 商湯科技 |
| 46 | 國泰安 |
| 47 | 金橋信息 |
| 48 | 曠視科技 |
| 49 | 網龍網絡 |
| 50 | 三盟科技 |
| 51 | CREATOR快捷 |
| 52 | 有孚網絡 |
| 53 | 中軟國際 |
| 54 | 長虹教育 |
| 55 | 浩??萍?/td> |
| 56 | 中新智擎 |
| 57 | 東方中原 |
| 58 | 科天云 |
| 59 | 開維教育 |
| 60 | 高樂股份 |
| 61 | 一德文化科技 |
| 62 | 悅訊科技 |
| 63 | 艾博德 |
| 64 | 創(chuàng)景科技 |
| 65 | 恒電科技 |
| 66 | 編程貓 |
| 67 | 松鼠AI |
| 68 | 華唐集團 |
| 69 | 成都南博教育 |
| 70 | 振安教育 |
| 71 | 小鵝通 |
| 72 | 核桃編程 |
| 73 | 華數傳媒 |
| 74 | 星網銳捷 |
| 75 | 蘇州科達 |
| 76 | 東軟集團 |
| 77 | 保倫電子 |
| 78 | 數源科技 |
| 79 | 華平股份 |
| 80 | 金商祺 |
| 81 | 師悅科技 |
| 82 | 必由學 |
| 83 | 蟬鳴科技 |
| 84 | 盛視科技 |
| 85 | 鴻數教育 |
| 86 | BOOX |
| 87 | 天博智 |
| 88 | 共升教育 |
| 89 | 快商通 |
| 90 | 重慶綠色科技 |
| 91 | 安脈科技 |
| 92 | 億谷教育 |
| 93 | 徳研電科 |
| 94 | 衡南智能 |
| 95 | 上海睿亞訓 |
| 96 | 博冠科技 |
| 97 | 北冥星眸 |
| 98 | 采集科技 |
| 99 | 奧鵬教育 |
| 100 | 玖的 |
| 2022.06互聯(lián)網周刊/eNet研究院/德本咨詢聯(lián)調 | |
2018年,在中青報刊登的一篇名為《這塊屏幕可以改變命運》的報道中,貧困地區(qū)的一部分學生通過大屏幕同步共享成都七中的教學資源,從而改變了過去優(yōu)質教師資源匱乏的困境。如今,這種資源共享在繼續(xù)推廣。我們看到,即使是對技術要求不高的直播錄播,也能夠促進教學公平,更何況智慧教育不止“共享”。
當前我國教育已經進入高度普及化階段,高質量發(fā)展成為時代主題,無數的師生以及自由學習者對優(yōu)質的教育資源、高品質的教學以及規(guī)范化的管理需求日益強烈。目前的教育問題主要有三點:一是學生的學業(yè)負擔及由此引發(fā)的身體健康問題;二是教師因教學工作的復雜難以因材施教;三則是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導致的教育水平落差。智慧教育通過現(xiàn)代科技與傳統(tǒng)教育的結合,推動解決教育領域中出現(xiàn)的各種問題,讓智慧教育貫穿教與學的全過程,并落實到每一個個體。
教育是國之根本,物聯(lián)網、區(qū)塊鏈、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為教育賦予更多的想象性和可能性。先行者早已探好了路,只等后來者大展身手,但施展拳腳并不等同于擺花架子。
政策背書
其實在改革開放后就有發(fā)展現(xiàn)代化教育的提議,但受限于當時的技術,人們的想象也只停留在了電視、廣播等傳統(tǒng)媒介上。2018年教育部印發(fā)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動計劃》,其中提到加快建設在線智能教室、智能工廠等智能學習空間,推進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深度融入教學全過程,智慧教育成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向。今年1月,國務院印發(fā)《“十四五”數字經濟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,提出深入推進智慧教育。相關數據顯示,2018年我國智慧教育市場規(guī)模突破5000億元,預計2022年突破萬億元大關。
智慧教育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,構建技術融合的智能化教育環(huán)境,打造物聯(lián)化、感知化、泛在化的教育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讓教育基于技術驅動,帶來教育系統(tǒng)理論體系、教學空間系統(tǒng)、教學模式等的變革。因此,智慧教育既符合未來教育的目標,也是政府的教育規(guī)劃方向。政府一方面在發(fā)布的相關文件中多次提及智慧教育,另一方面也在尋求與企業(yè)合作建立示范區(qū)推動落實。如科大訊飛于2021年先后中標鄭州市金水區(qū)、蕪湖弋江區(qū)等地的智慧教育項目,騰訊也于今年4月中標廣州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普及項目。
《中國智慧教育區(qū)域發(fā)展研究報告2021》顯示,我國智慧教育從點到面縱深推進,智慧教育環(huán)境的構建為教育高質量發(fā)展提供了新動能,已有58.7%的區(qū)域把推進學校智慧教育發(fā)展納入區(qū)域規(guī)劃。智慧教育區(qū)域政策導向明顯,前景大好。
萬物智慧化賦能教育
人類正在逐步進入人、機、物三元融合的智能互聯(lián)時代,教學也從傳統(tǒng)的社會空間和物理空間成為基于終端、融合線上線下、跨越時空的三維立體式空間。而這樣的教學空間不單是硬軟件的相加,還是結合數據與資源,基于其上的智慧教育場景一體化解決方案。
現(xiàn)在的教育已經由原來的以知識點為導向轉為以問題為導向,現(xiàn)代化社會里需要的是能夠學會思辨、舉一反三的人才,如何基于一個問題推導過程和結果,并圍繞其發(fā)散出更多的觀點,在如今的教學中十分重要。而智慧課堂系統(tǒng)則為學生構建了一個沉浸式教學空間,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創(chuàng)設跨時空的探究式課堂互動環(huán)境。如北京理工大學構建了全國高校首個思政課智能交互、沉浸式的學習平臺,以云端新技術塑造智教新范式,從而解放空間、解放思維、解放知識。
一節(jié)課結束后,教學流程還不算完成,教學評價是其最后一個步驟。它是導航儀般的存在,可以實時調整教與學的模式和方法。對學生來說,評價可以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,從而被激發(fā)學習興趣與動力;對老師來說,評價則能起到教學審核的作用,從另一個角度看到自己的不足,及時改正?;谥悄芗夹g,全過程的數據都可以進行伴隨式采集,通過多模態(tài)分析,老師對學生不同學情的掌握就更加胸有成竹,而且還避免了大量題海戰(zhàn)術的效率低下和學生逆反心理。
可以看到,智慧教育的落地場景有很多,但教育整體是一個軟硬兼?zhèn)?、數據驅動、系統(tǒng)融合、平臺聚力、價值賦能的系統(tǒng)性工程。未來,能夠基于自由的核心產品搭建整體解決方案,提供“生態(tài)+服務”的創(chuàng)新企業(yè)無疑會有較大的優(yōu)勢。
網易有道智慧教育核心有三大產品線:一是為企業(yè)和開發(fā)者賦能的有道智云AI開放平臺;二是專注于提升中小學教學信息化的智慧教育云平臺;三是提供教學解決方案的有道優(yōu)課課程平臺。而阿里云的區(qū)域協(xié)同治理、數字校園、智慧課堂等板塊也亮點頻頻。全面的解決方案,成為互聯(lián)網公司、科技公司基于教育系統(tǒng)化設計的全新發(fā)力點。
中心仍是教育本身
教育智慧化的關鍵是利用新技術提高教育質量、促進教育普惠、優(yōu)化教育結構,而其核心又是以人為本。在這條競爭火熱的賽道上,一些企業(yè)通過自身技術實力站穩(wěn)腳跟,但也有企業(yè)只因看到市場就匆忙轉型,憑著“名頭”上線產品和服務,其中的技術實力、服務能力難以知曉。
同時,“差生文具多”的現(xiàn)象會不會同樣在智慧教育中上演?學校強制推行的平板教學或許沒有實現(xiàn)質量的突破,反而成為了學生的負擔,“一流的教學設備,二流的教學水平”成為真實寫照;遍布校園的智能攝像頭原本是為了安全考慮,但通過它識別學生行為動作以達到監(jiān)視的效果是否是技術的異化;更重要的是,硬件產品上疊加越來越多的功能,到底提升了學習效率還是惰化了學生的思考能力,這些都有待考量。
此外,基于教育強大的導向作用,那些迭代升級的教育產品、海量的學習資源以及教材內容,不僅需要政府嚴格監(jiān)管,更需要企業(yè)自身層層把關。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。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,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幫助青少年提高思辨能力,形成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,從而能夠在技術變革、信息爆炸的世界上學會明辨是非、獨立行走。
教育的本質是人,技術永遠是手段。因此,守正出新,正道致遠,這需要整個教育行業(yè)以及參與其中的各個企業(yè)牢記在心。
結語
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,“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,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,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”。